最近更新
精兵简政
jīngbīngjiǎnzhèng精减人员,缩减机构。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四章只要肯认真抗战,这种精兵简政,分头并进,倒也似乎更要合理些了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7鼎玉龟符
dǐngyùguīfú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。清·叶廷琯《海录碎事·帝王上》干戈揖让取之也殊途,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1革面敛手
gémiānliǎnshǒu指改恶从善,不敢恣意妄为。无严打斗争的深入开展,使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不得不革面敛手。
日期 2025-04-14 阅 112公诸同好
gōngzhūtónghào公公开;诸之于;同好爱好相同的人。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,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。三国·魏·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虽未能藏之于名山,将以传之于同好。”虽经同人研究再三,余心犹耿耿,未敢~。★清·胡凤丹《〈龙川文集〉辨伪考异跋》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0斑驳陆离
bānbólùlí斑驳色彩杂乱;陆离参差不一。形容色彩纷杂。战国·楚·屈原《离骚》纷总总其离合兮,斑陆离其上下。”铜器一,器大可合抱,重数十斤,侧有双环,不知何用,~,瓶亦古。★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古瓶》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4褒衣危冠
bāoyīwēiguān褒衣宽大的衣服。危冠高帽子。古代儒生的装束。指宽袍高帽。唐·韩愈《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》献酬有容,歌风雅之古辞,斥夷狄之新声。褒衣危冠,兴兴如此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113不啻天渊
bùchìtiānyuān不啻无异于。渊深潭。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。比喻差别极大。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宾白第四》吴有吴音,越有越语,相去不啻天渊。”比那辛亥革命,直~远隔呢。★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二十八回
日期 2025-04-14 阅 115长生久视
chángshēngjiǔshì久视不老,耳目不衰。形容长寿。《老子》五十九章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,是谓深根固祗,长生久视之道。”岂比尔道者之言,拘拘乎养此幻躯,惟求~,作漏世之精也耶!★明·赵弼《两教辨》
日期 2025-04-14 阅 117存亡安危
cúnwángānwēi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,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。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。《荀子·王制》功名之所就,存亡安危之所堕,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2道傍筑室
dàobàngzhùshì比喻杂采各家之说。亦比喻无法成功的事。语出《诗·小雅·小昮》如彼筑室于道谋,是用不溃于成。”郑玄笺如当路筑室,得人而与之谋所为,路人之意不同。故不得遂成也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8满脸生花
满脸生花的意思满脸生花的读音和出处,满脸生花的名称"˃成语名称:满脸生花成语拼音:[mǎnliǎnshēnghuā]成语解释:满脸高兴的样子成语出处:成语例句:他的同学高兴时是满脸生花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感情褒贬:中性成语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指心情好结构类型:主谓式成语形成年代:当代成
日期 2025-04-14 阅 99行合趋同
xínghéqūtóng行为志趣相同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行合趋同,千里相从;行不合,趋不同,对门不通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1能文能武
néngwénnéngwǔ文的武的都行。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。清·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,方是男子汉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0烹犬藏弓
pēngquǎncánggōng犹烹狗藏弓。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。无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1轻如鸿毛
qīngrúhóngmáo鸿毛大雁的毛。比大雁的毛还轻。比喻毫无价值。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趣异也。”梅伯死~,有何惜哉?(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六回)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8人所共知
rénsuǒgòngzhī人人都知道。宋·朱熹《封建》百于古今之变,利害之实,人所共知而易见者,亦复乖戾如此。”~的事,你还敢狡辩吗?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8理不忘乱
lǐbùwàngluàn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,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。无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100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
máquèsuīxiǎo,wǔzàngjùquán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,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。茹志娟《如愿》你别看我们那个生产小组,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120割据一方
gējùyīfāng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,与中央政权对立。亦作各霸一方”。无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96红紫乱朱
hóngzǐluànzhū古以朱为正色,紫为杂色§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。比喻邪道取代正道。《论语·阳货》子曰恶紫之夺朱也。”《孟子注疏·赵岐·题辞》正涂壅底,仁义荒怠,佞伪驰骋,红紫乱朱。”无
日期 2025-04-14 阅 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