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字成语
正气歌序
正气歌序,余囚北庭〔2〕,坐一土室。室广八尺,深可四寻〔3〕,单扉低小〔4〕。白间短窄〔5〕,汙下而幽暗〔6〕。当此夏日,诸气萃然〔7〕:雨潦四集〔8〕,浮动床几,时则为水气〔9〕。涂泥半朝〔10〕,蒸沤历澜〔11〕,时则为土气。乍晴暴热,风道四塞〔12〕,时则为日气。檐阴薪爨〔13
日期 2025-05-20 阅 147丰筋多力
fēngjīnduōlì丰丰满,丰实;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;多多余。书法有筋骨,笔力雄健。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,笔力强劲有余。宋·无名氏《宣和书谱》三国之初,字学缺然不讲,繇于是为一家法,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,有云游雨骤之势。”无
日期 2025-05-19 阅 330毫不讳言
háobùhuìyán讳言有顾虑,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。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。无无
日期 2025-05-19 阅 323横七竖八
héngqīshùbā有的横,有的竖,杂乱无章。形容纵横杂乱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,横七竖八,杀死的男子妇人,不计其数。”床下~有几双花鞋。★曹禺《日出》第三幕
日期 2025-05-19 阅 267先公后私
xiāngōnghòusī先以公事为重,然后考虑私事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恕传》忧公忘私者必不然,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。”卿~,可谓大忠矣。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七回
日期 2025-05-16 阅 1473观望不前
观望不前,发音guānwàngbùqián释义不前:不敢上前。事情尚难确定时,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,观察事物的发展,暂不前进。出处《史记·信陵君列传》:“名为救赵,实持两端以观望。”示例接连又得知弟浣密书,教他切勿入朝,入朝必死,他越加恐惧,观望不前。(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六回)
日期 2025-05-16 阅 888引咎自责
yǐnjiùzìzé咎罪责。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。《晋书·庾亮传》亮甚惧,及见侃,引咎自责,风止可观。”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875惟所欲为
wéisuǒyùwéi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任意而为。无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89取巧图便
qǔqiǎotúbiàn使用手段谋取好处,图得便宜。无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98豁然顿悟
huòrándùnwù同豁然大悟”。形容彻底晓悟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贾奉雉》贾豁然顿悟,曰‘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。’翁大骇,走报其家。”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111红杏出墙
hóngxìngchūqiáng形容春色正浓,情趣盎然。宋·叶绍翁《游小园不值》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”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121连篇累幅
liánpiānlèifú形容篇幅过多,文辞冗长。同连篇累牍”。无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120东驰西撞
dōngchíxīzhuàng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。同东奔西撞”。《花月痕》第四七回那马东驰西撞,不可押勒。”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101抱屈衔冤
bàoqūxiányuān抱屈受委屈;衔冤含冤。形容人遭受冤屈。宋·无名氏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梁史》卷上这三个功臣,抱屈衔冤,诉于天帝。”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99涤瑕荡秽
díxiádànghuì涤清除;瑕玉上的斑点;荡清除;秽肮脏。指清除旧的恶习。汉·班固《东都赋》于是百姓涤瑕荡秽,而镜至清。”使其上下一心,痛自刻责,~,发愤为雄,犹足以为善国。★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四十四回
日期 2025-05-16 阅 100如梦如醉
rúmèngrúzuì形容处于不清醒、迷糊状态中。同如醉如梦”。叶圣陶《母》‘我如梦如醉的离开了他。”伊揩着眼泪,继续说。”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116国无宁日
guówúníngrì宁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一回宋大国也,起倾国兵,盛气而来……吾国无宁日矣。”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102不壹而足
bùyīérzú足充足。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,无法列举齐全。同不一而足”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御使大夫财禹、博士匡衡以为《春秋》之义‘许夷狄者,不壹而足’,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,所在绝远,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。”颜师古注言节制之,不皆称其所求也。”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92牛骥同皁
niújìtóngwěn指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。比喻贤愚不分。亦作牛骥同槽”。无无
日期 2025-05-16 阅 96口若悬河
kǒuruòxuánhé若好象;悬河激流倾泻。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。形容能说会辨,说起来没个完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知县见他说的~,又是本朝确切贼,不由得不信。★清·吴敬梓《儒
日期 2025-05-16 阅 1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