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更新
敲骨榨髓
qiāogǔzhàsuǐ犹敲骨吸髓。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4鼓脑争头
gǔnǎozhēngtóu争着出头;要冒尖,强出头。《全元散曲·柳营曲·风月担》勤儿每正鼓脑争头,斗喧呼谢馆秦楼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7画龙刻鹄
huàlóngkèhú比喻好高鹜远,终无成就。同画虎刻鹄”。清·唐孙华《送吴振西北游》诗东箭南金谁国士,画龙刻鹄半虚名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4整顿干坤
zhěngdùngànkūn乾坤卦名,象征天地,阴阳等。治理国家,使混乱的局面变得有秩序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5解衣推食
jiěyītuīshí推让。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,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。形容对人热情关怀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汉王授我上将军印,予我数万众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。”小生飘蓬浪迹,幸蒙令尊一见如故,~,恩已过甚。★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
日期 2025-08-22 阅 21韬戈卷甲
tāogējuànjiǎ收藏起武器铠甲。指息兵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3博采众议
bócǎizhòngyì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登传》臣闻为政听民,律令与时推移,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,博采众议,宽刑轻赋,均息力役,以顺民望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5引首以望
yǐnshǒuyǐwàng抬头远望。形容殷切盼望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如有不嗜杀人者,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。”《新五代史·唐臣传·郭崇韬》况今大号已建,自河以北,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6言为心声
yánwéixīnshēng言语是思想的反映,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。汉·扬雄《法言·问神》故言,心声也;书,心画也。声画形,君子小人见矣。”~,从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之中,就可以了解他的思想状况。
日期 2025-08-22 阅 23言出法随
yánchūfǎsuí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;法法律。话一说出口,法律就跟在后面。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,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。毛泽东《陕甘宁边区政府、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》倘有不法之徒,胆敢阴谋捣乱,本府本处言出法随,勿谓言之不预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4时移势迁
shíyíshìqiān时候不同,情况也发生了变化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武皇纪下》然则君臣无常位,陵谷有变迁,或棰塞长河,泥封函谷,时移世改,理有万珠。”说甚么宦室门楣,寒士寻常,望若云霄;~,为地覆天翻,君去民逃。(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招商谐偶》)
日期 2025-08-22 阅 29握瑜怀玉
wòyúhuáiyù瑜美玉。怀藏有美玉。比喻富有文学才能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5救死扶危
jiùsǐfúwēi救护生命垂危者,照顾危亡者。唐·张鷟《龙筋凤髓判·左右骁卫》重人贱畜,往哲之嘉猷;救死扶危,明王之盛事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7无伤无臭
wúshēngwúxiù没有声音,没有气味。比喻没有名声,不被人知道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7运掉自如
yùndiàozìrú指运用和回旋都非常熟练自然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五三提要驳之,谓犹能举七十斤者,举百斤则蹶,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,其言甚辨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22 阅 26鹅行鸭步
éxíngyābù步走。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。比喻步行缓慢。元·杨景贤《西游记·妖猪幻惑》见一人光纱帽,黑布衫,鹰头雀脑将身探,狼心狗行潜踪阚,鹅行鸭步怀愚滥。”你两个闲常在镇里抬轿时,只是~,如今却怎地这等走得快?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二回
日期 2025-08-22 阅 26书生之见
shūshēngzhījiàn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。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,欲复寓兵于农之法,书生之见,可言而不可用者哉。”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,毕竟~,全是纸上谈兵。★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
日期 2025-08-22 阅 24雁过留声
yànguòliúshēng比喻留名声于身后。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四折见被你冷落了潇湘暮景,更打动我边塞离情。还说甚雁过留声,那堪更瑶阶夜永,嫌杀月儿明!”我也闹了一辈子,人过留名,~,算是这么件事。老弟,你瞧着行得行不得?★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二回
日期 2025-08-22 阅 24道不同不相为谋
dàobùtóngbùxiāngwéimóu走着不同道路的人,就不能在一起谋划。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我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也,其如~”何。★鲁迅《两地书·六六》
日期 2025-08-22 阅 24一唱一和
yīchàngyīhè一个先唱,一个随声应和。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。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,互相呼应。《诗经·郑风·萚兮》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自此~,渐渐情熟,往来不绝。★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四
日期 2025-08-22 阅 22